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之一,以服务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厚积累,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和资源优势,为广西乃至全国的旅游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从业者。以下将从培养体系、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及就业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聚焦于旅游规划与营销、旅游服务管理等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设置覆盖旅游学概论、旅游礼宾礼仪、旅游统计等理论课程,同时融入数字化运营和智慧旅游管理等前沿内容。例如,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课程被列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四岗递进、学岗互通”模式,强化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此外,课程体系中还设置了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旅游大数据预测等实践性较强的模块,帮助学生掌握行业动态与技术创新。
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是该专业的重要特色。学校建设了旅游信息实验室、智慧旅游管理实验室等13个专项实训室,并与上海迪士尼乐园、广州长隆欢乐世界、广西文化和旅游厅等94家企业及政府部门建立深度合作。学生通过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北京冬奥会等大型活动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例如,2020年“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峰会期间,学生团队的表现获得主办方高度认可,体现了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的高度契合。
从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来看,专业教学团队由博士、行业精英及非遗传承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3.9%,17人拥有自治区级双师型教师资质。团队曾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主导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协同创新中心,为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此外,专业推行“双导师制”,由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全程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技能提升,部分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彰显了教学质量的卓越性。
在就业前景与升学路径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2%以上,主要流向高星级酒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会展企业及旅游景区等领域。例如,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专业(同属粮油康旅学院)被誉为广西粮食行业的“黄埔军校”,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则凭借扎实的数字化技能,在智慧旅游项目开发、在线旅游平台运营等新兴领域表现突出。对于有意深造的学生,学校还提供专升本通道,并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学分互认,支持学生向MTA(旅游管理硕士)等更高层次发展。
综上,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平台以及高水平的师资团队,为学生构建了从知识学习到职业发展的完整链路。随着旅游业向数智化和国际化加速转型,该专业将持续发挥其在地域经济与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