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新闻学专业作为该校首批设立的核心学科之一,自2008年创办以来始终秉持"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特色。该专业在2020年成功获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志着其在教学体系、师资力量和实践平台等方面达到区域领先水平。通过深度整合媒体行业资源与学术研究优势,该专业正朝着培养全媒体时代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稳步推进。
专业核心定位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贯穿式教育框架中,强调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双重塑造。课程设置覆盖从传统新闻采编到现代融媒体技术的全链条知识体系,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音视频节目制作、网络舆情监测等前沿课程。特别注重"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内蒙古频道、腾讯内蒙古分公司等十余家媒体建立实习基地,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更新。
师资队伍构成呈现"名师引领+行业专家"的立体化特征。专业负责人刘寒娥教授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讲人,带领团队获得多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与科研成果奖。教师团队中既有来自内蒙古大学的学术骨干,又有来自业界的资深媒体人,形成29人的专兼职教师群体。独特的"银龄教师"聘用制度和青年教师"传帮带"机制,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近三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30项,发表论文40余篇,展现强劲的教研实力。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有显著的系统性与创新性:
- 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中心配备68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训空间,包含虚拟演播实验室、无人机航拍仿真系统等五大功能模块
- 实施"学期项目制"教学模式,学生作品在人民视频、草原云等平台发布,部分优秀成果获自治区级媒体报道
- 建立"双导师制",由校内教师与媒体从业者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确保作品达到行业应用标准
就业竞争力通过多维数据得到印证。历年毕业生累计超过1300人,就业领域涵盖传统媒体、互联网企业及党政机关宣传部门。虽然第三方评价显示就业满意度为3.8分,但专业通过持续优化课程结构,近年重点加强了数据新闻、短视频运营等新兴方向培养。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专业竞赛获奖率保持年均15%增长,2024年电影配音大赛作品在自治区级平台点击量突破百万,凸显实践成果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