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师范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作为该校传统优势学科,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0年安次县立乡村师范学校的国文科目,2000年正式招收本科生,2019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教育硕士立项建设点。该专业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以培养具有扎实学科素养与创新教学能力的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为目标,形成了“以师范认证为引领、以课程改革为支撑、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特色培养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该专业构建了“通识+学科+师范”三维融合的课程结构。核心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学科基础课,同时强化语文教学论、写作等师范技能课程。为适应教育现代化趋势,近年新增《新媒体媒介素养》、《互联网文学与文化》等选修课,并注重将人工智能工具应用融入教学实践。专业依托省级示范课程和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开发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微格训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超120项。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其学科平台与科研实力形成重要支撑。依托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比达45%,硕博士比例92%,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24项,出版专著24部。特别在语言类课程改革中,教师团队围绕师范生语文教学能力培养,将古文字研究与中学教学衔接,开发出《汉字文化专题》等特色课程,相关成果获河北省社科成果奖3项。
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全程贯通、多元协同”特色。除常规教育见习、实习外,专业通过影视文学产业学院平台组织剧本创作、微电影拍摄等跨学科实践;定期开展“古诗意象探析”文化讲座、语言文字普及活动等第二课堂;2025年3月已完成教育实习集中派送,实习指导教师通过“目标诊断—任务分解—过程督导”三阶段跟踪机制,确保学生教学能力达标。数据显示,近三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超95%,50余名学生考入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呈现“主渠道突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主要流向包括:
- 基础教育领域:约60%毕业生进入京津冀地区中学任教,部分公费师范生直接定向就业
- 文化传媒行业:15%毕业生从事编辑、文案策划等工作,典型案例有参与央视剧目《丁宝桢》制作的校友
- 深造与公共服务:20%学生通过考研进入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另有部分考取公务员或进入社区文化服务机构
该专业通过研究生复试指导会、职业技能讲座等持续赋能学生职业发展,其“师德养成与专业能力并重”的培养模式,使其成为河北省师范教育领域具有示范效应的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