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以“应用导向、技术创新”为特色,依托学校理工科优势,形成了管理学与土木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前身为土木工程系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方向,2010年独立招生,现归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其培养目标聚焦于为工程建设领域输送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强调全过程工程管理能力,覆盖项目决策、实施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立足管理学学科门类,融合经济学、法学及土木工程知识体系,培养能适应现代工程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需掌握工程力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等核心理论,同时具备工程经济学分析能力与建设法规意识,以适应勘察、设计、施工、投资等多元场景需求。培养方案注重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强化实践能力,毕业生可胜任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要求。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课程设置以“管工交叉”为主线,构建了“技术+管理”双轮驱动的知识框架:
- 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结构力学、运筹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工程估价、施工组织等应用型课程;
- 实践教学环节涵盖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通过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工程管理软件应用提升动手能力;
- 跨学科拓展融入经济法、计算机应用等内容,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性思维。
这一体系确保学生既能运用技术手段优化工程流程,又能通过管理工具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实践教学与资源保障
专业依托城建学院与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协同资源,搭建了多层次实践平台:
- 校企合作:与建筑、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基地,例如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直接对接行业需求;
- 实验设施:拥有大型结构试验楼、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等硬件支持,支撑混凝土结构试验等专业实验;
- 案例教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等情景教学增强实战能力。
此外,师资队伍中66%为高级职称教师,多数具有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名校背景,兼具学术深度与行业经验。
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建设工程与房地产领域,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工程咨询类:从事造价评估、合同管理、监理咨询等工作;
- 技术管理类:在施工企业担任项目经理,统筹施工技术与组织;
- 公共部门:参与政府工程监管或政策制定;
- 教育科研:进入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与理论探索。
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可考取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部分学生选择攻读本校工程管理硕士(MEM),深化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知识产权管理等前沿方向研究。
学科交叉与创新特色
专业注重学科交叉创新,例如:
- 科技金融方向结合金融工具与工程投资,培养懂技术的融资决策人才;
- 知识产权管理方向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依托学校中欧知识产权学院资源开设特色课程;
- 数字化转型模块引入BIM技术、工程管理软件,适应智慧建造趋势。
这种“应用创新型”定位使专业连续跻身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应用技术型第一梯队,成为区域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人才输送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