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作为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足公共卫生事业需求,培养具备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检验检疫技术复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百年医学教育底蕴,融合分析化学、微生物学等核心学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为疾病防控、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输送高素质人才。其毕业生广泛服务于海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支撑。
一、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该专业聚焦应用型人才定位,提出“一个核心、四项结合、五个支撑体系”培养模式。学生需掌握水质、食品、空气等介质的理化与微生物检验技术,同时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培养目标强调职业道德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毕业生既能胜任常规检验工作,也能在复杂场景中快速响应。例如,课程体系中设置实验室质量管理等模块,强化规范操作意识。
二、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涵盖三大类:
- 基础医学课程:如生理学、生物化学,夯实医学知识基础;
- 检验技术核心课程:包括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分子生物学检验,侧重现代检测技术训练;
- 公共卫生实践课程:如空气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结合真实案例提升实操能力。
此外,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课程贯穿全程,强化数据分析与疾病关联研究能力。
三、实践导向的实习与就业通道
学生需完成40周专业实习,覆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等33个实践基地。实习内容涉及生物材料检测、病毒学检验等核心技能,并鼓励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以拓宽职业视野。就业方向多元:
- 政府机构:如海关、卫生监督部门;
- 科研教育:高等医药院校、科研院所;
- 企业领域: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质检岗位;
- 深造方向:可攻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硕士专业。
四、学科建设与师资支撑
依托公共卫生学院的百年积淀,该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学科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合并江苏、山东等四省医学院卫生系资源,形成卫生检验学、卫生毒理学等9个教研室联动的教研体系。师资队伍包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并配备预防医学研究所、营养食品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支持学生参与前沿课题研究。
五、与时俱进的学科发展
专业紧跟国家公共卫生战略,新增实验室生物安全、检验检疫法规等课程模块,回应新发传染病防控需求。通过国家级一流课程与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例如,卫生检验检疫课程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模拟口岸检疫、疫情溯源等场景,强化学生应急处置能力。近年毕业生考研率稳定在30%左右,部分进入中国疾控中心等顶尖机构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