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作为浙江省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先锋,近年来通过专业重构、校企融合和数字化基建三大路径,系统推进智慧旅游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实践。该校依托教育部2021年新增专业目录,在全国率先开设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专业,构建起覆盖课程研发、实训基地、技术服务的完整教育生态链,为旅游行业输送具备数字思维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 基于“云大物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框架,设置《智慧旅游技术概论》《旅游大数据应用》等核心课程,形成“技术+旅游”双能力培养矩阵
- 联合阿里巴巴、携程等头部企业开发首套系列教材,建立覆盖景区设计、产品定制、运维管理的模块化课程群
- 投入1905万元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设置虚拟景区、酒店等7大模块,通过VR/AR技术模拟灾害应急、服务流程等真实场景
师资队伍建设体现产教协同特征:
- 专任教师团队中高级职称占比40%,博士及省级专业带头人构成科研骨干
- 建立“双师型”教学机制,定期引入阿里巴巴技术专家担任实训导师
- 依托浙江省智慧旅游体验中心开展教学改革,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案例教学库
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显著特色:
- 构建“浙旅院钉”一体化平台,集成办事大厅、智慧后勤等15类应用场景
- 部署AI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学生安全预警准确率达98%
- 建立校园能源大脑,通过物联网技术使综合能耗下降5%
- 开发自助服务终端系统,月均处理事务超3万件,服务效率提升60%
从人才培养成效看,该专业毕业生可胜任智慧旅游产品设计、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等岗位,就业方向覆盖:
- 旅游电商平台运维(美团、携程等)
- 景区智慧化改造(麦扑文化等技术服务商)
- 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咨询校企共建的阿里巴巴新旅游人才孵化基地每年输送技术骨干超200人,合作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实训使毕业生岗位适配周期缩短至1个月
值得关注的是,学院通过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统计数据中心等十大科研平台,将教学成果转化为行业服务能力。其研发的全域旅游客流监测模型已应用于全省旅游管理,基于手机信令的实时数据分析系统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这种“教学—科研—服务”闭环使专业建设始终与产业变革同步。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