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培养兼具艺术审美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传媒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需求,注重“三农”题材创作能力培养,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青农模式”。依托动漫与传媒学院资源,其教学设备总值达2617万元,拥有全省高校最大的电视演播厅和首家校园影院,为学生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实践平台。
在培养体系上,专业课程设置强调理论素养与技术应用双线并进。主干课程包括传播学概论、影视美学、电视摄像艺术等基础理论课程,同时设置影视导演基础、电视画面编辑、纪录片创作等高阶实践课程。学生需完成从剧本写作到后期制作的完整流程训练,例如通过电视专题节目编导课程掌握选题策划、现场拍摄与非线性编辑技能。这种课程体系不仅覆盖传统广播电视制作全流程,还融入人工智能漫画创作、影视多媒体技术等前沿方向,呼应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学院与中影集团、视觉中国等数十家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并依托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开展项目制教学。例如,师生团队曾创作三维动画电影《C9回家》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这种“以赛促学”机制有效提升学生实战能力。此外,国际合作项目如中韩“4+0双学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跨文化创作视野,强化了国际传播能力培养。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进入广播电视机构、影视制作公司及新媒体平台从事策划编导工作,部分进入农业传媒领域参与乡村振兴主题影视创作。数据显示,近五年该专业毕业生在国家级赛事获奖40余项,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随着8K超高清技术与虚拟现实制作在行业加速应用,具备影视特效合成与跨媒体叙事能力的学生更具竞争力。学院更通过思政影院等特色平台,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感。
未来发展将紧密对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专业已获批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点,形成本硕贯通培养体系。其农业科教片制作传统优势持续强化,近五年完成农业部推广的52种农业新技术影视作品。在元宇宙与智能媒体浪潮下,专业正探索虚拟制片、互动影视等新方向,致力于打造服务山东、辐射全国的传媒人才培养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