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该校新闻与传媒学院的重点建设方向,依托部校共建机制与数字技术发展浪潮,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交叉学科特性,将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艺术设计相融合,旨在培养适应新媒体生态的复合型人才。其核心特色在于以实践导向贯穿教学全流程,通过校企合作、实验室实训与项目化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从内容生产到技术应用的全链条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夯实基础与前沿探索并重
- 核心理论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学原理、新媒体概论等,构建学生对媒体生态与社会责任的认知框架。
- 技术应用类课程涵盖数字交互设计、新闻摄影与摄像、大数据分析等模块,通过融媒体实训基地的硬件支持,培养学生运用Premiere、Python等工具的能力。
- 创新实践课程如新媒体创意与策划、网络营销传播,结合微知闻实践团队的实战项目,让学生参与校园活动拍摄、短视频制作等真实任务。
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协同与平台赋能
- 学院与凤凰传媒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引入行业导师授课,确保教学内容对接新媒体运营、内容电商等产业需求。
- 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资源,学生可在本真楼演播厅、虚拟现实实验室等场所完成MG动画制作、虚拟现实系统开发等高阶创作。
- 通过云深处、最视角等学生团队,年均产出200余部作品,在省级以上竞赛中斩获80余项奖项,形成“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
职业发展路径:多元赛道与地域服务结合
- 主流媒体领域:毕业生可进入互联网企业从事新媒体平台运营,或加入传统媒体机构推动数字化转型。
- 内容创作领域:包括自媒体账号运营、短视频策划等方向,学院通过个人品牌塑造课程强化学生IP孵化能力。
- 公共服务领域:聚焦地方文化传播,利用晋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数字内容创作,服务区域文旅产业发展。
专业竞争优势:资源整合与学科交叉
该专业的独特优势体现在部校共建机制带来的政策支持,以及数字媒体技术国家级一流专业的跨学科资源整合。学院拥有价值400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与1000平方米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从4K摄像机到动作捕捉系统的先进实训条件。师资队伍中既有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学者,也有来自媒体一线的双师型教师,形成学术理论与行业经验并重的教学团队。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