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围绕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该专业通过与38家酒店企业深度合作,创新实施“4+1+2”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形成了以“三循环走企式”实践育人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路径,为现代服务业输送了大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特色与产业对接机制
该专业以“课证、课赛、课岗”三融通为抓手,建立了与区域文旅产业高度协同的发展机制。通过对接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后勤保障等重大活动需求,构建了“校内学习—企业培训—岗位实践”三级循环体系。例如,学生参与北京冬奥会接待服务和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国家级项目,在真实场景中完成前厅、餐饮、客房等岗位核心课程实践,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这种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数字化运营能力,还培养了“会微笑、会说话、会打扮、会管理、有眼色”的职业素养。
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框架
专业课程设计采用模块化能力课程体系,涵盖传统管理知识与数字化技能:
- 基础课程:包括《前厅服务与数字化运营》《餐饮服务与数字化管理》等核心课程,结合虚拟现实行走平台和数字化运营软件进行仿真教学。
- 技能拓展:开设《咖啡制作与服务》《茶艺》《调酒》等选修课,配套中西餐实训室、调酒工艺实训室等40余个实践平台。
- 证书融通:学生可考取国际品酒师、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技能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此外,“1+X”证书制度的推行,进一步打通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壁垒。
校企协同与教学创新实践
在产教融合深度上,该专业通过两类创新模式实现突破:
- 校内实践载体:与酒泉市同合顺餐饮公司合作建成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师傅直接参与《前厅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技能教学与考核,使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完成项目任务。
- 校外循环培养:实施“4天在校+1天培训+2天跟岗”的分阶段教学,结合酒店行业经营周期灵活调整实践节奏。例如,在旅游旺季集中开展企业跟岗,淡季回归课堂深化理论学习,形成动态适配产业需求的教学闭环。
育人成效与社会服务贡献
经过多年探索,该专业已取得显著成果:
- 竞赛荣誉: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打造了甘肃省特色文化品牌“弘扬中华礼仪文化,培育酒店服务管家”。
- 社会服务:累计400余人次参与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后勤保障,19名志愿者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
- 就业优势:毕业生可从事酒店数字化营销、民宿运营管理等岗位,部分通过“2+1”国际本科路径赴美深造,实现学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未来发展与数字化升级方向
随着酒泉职业技术大学的成立,该专业将进一步整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资源,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计划拓展智能酒店管理系统、客户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课程,推动专业建设与“一带一路”文旅经济深度融合,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