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播音与主持艺术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江苏师范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自2016年本科招生以来,依托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的交叉学科优势,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体系。该专业不仅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3年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4名,更通过本硕贯通培养模式,为行业输送了大量复合型人才。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师资力量、教学平台、科研支撑和国际视野等多个维度。
师资团队是该专业的核心优势之一。学院汇聚了包括语言学领域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亦鸣、央视十佳主持人鞠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方明等学界与业界顶尖专家组成的教学委员会。90%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11人入选国家级及省部级人才计划,形成“学界+业界”双导师制。这种配置不仅强化了理论教学深度,更通过《新闻联播》原主播卢静等业界导师的实践经验传授,实现了教学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在培养体系设计上,专业构建了“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 小班化精英教育:通过15-20人小班教学,开展个性化语言能力训练
- 文理工医交叉课程:设置《播音语言学实验研究》等特色课程,融合语言学、神经科学、融媒体技术
- 阶梯式实践体系:从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语音分析,到投资600万元建成的全媒体交互演播室实操,再到央视、湖南卫视等头部媒体实习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连续斩获齐越朗诵艺术节特别奖、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全国二等奖等20余项国家级奖项。
科研创新平台为专业发展提供持续动能。学院拥有语言能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语言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近十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研究成果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30余项奖励。独特的“文科实验教学”模式,将fMRI脑成像技术引入播音训练,通过《语音学基础》国家级一流课程,培养学生基于实证研究的语言表达能力。
该专业的国际化布局体现在:
- 与康奈尔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建立双学位项目
- 每年选派20%本科生赴英美研修
- ESCI期刊《语言科学》搭建国际学术对话平台这种全球视野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媒体岗位,也能在跨境融媒体、国际传播等领域展现竞争力。
从就业数据看,专业建立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高的良性循环。约30%毕业生保研或考入北大、中国传媒大学等学府,10%赴海外深造,其余多数进入央视、东方卫视等媒体,或担任手语播音主持等新兴领域先锋。其成功密码在于:以语言学根基塑造内容深度,用交叉学科拓展能力边界,借实验教学培育创新思维,最终打造不可替代的行业影响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