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依托百年师范教育底蕴,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成为河北省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该专业自2006年创建以来,始终以师范底色、民族特色、应用型新色为发展导向,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并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为京津冀地区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幼教人才。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培养具有高尚师德、教育情怀、扎实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涵盖托幼机构教师、幼教管理者及学前教育研究者等方向。课程体系分为知识基础与保教能力两大维度,包含三大模块:
- 理论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等核心学科,辅以幼儿园课程设计、教育研究方法等拓展内容;
- 艺术技能课程:舞蹈、声乐、钢琴、手工与玩教具制作等实践类课程,强化学生艺术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
- 职业认证课程:通过校内组织的教师职业技能考试,实现教师资格证获取率100%。
二、特色培养模式与师资力量
专业采用"1223"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立德树人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双渠道,依托师资、设施、管理三重保障,构建"全面+特长"培养路径。例如:
- 实践教学占比超过40%,依托校内3000平方米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设置幼儿园情景模拟教室、数码钢琴实训室等场景化教学空间;
- 双师型教师占比66.7%,专业教师团队中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9人,并引入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坊(如滕氏布糊画、满族剪纸)强化民族文化传承能力。
三、就业前景与专业优势
近三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达84.56%,其中约15%进入国家机关或省级示范幼儿园,另有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名校读研深造案例。专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 认证优势: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毕业生可通过校内考核直接获取教师资格;
- 地域辐射力:立足承德,服务京津冀,与辽宁向日葵教育科技等企业合作建立"教育+信息化"复合培养路径;
- 社会认可度: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具备"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特质,部分毕业生三年内晋升为园所管理骨干。
该专业通过持续优化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将学生能力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为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其"德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培养框架,已成为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改革的典型范例。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