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学院的英语专业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金融学科优势,结合OBE教育理念(成果导向教育),构建了以语言能力为基础、跨学科融合为特色的培养体系。通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技能三大支柱,学生不仅能掌握传统语言技能,还能适应金融、教育、翻译等领域的多元化需求,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广东金融学院英语专业聚焦华南地区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需求,培养目标涵盖三方面:
- 语言能力强化:通过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等课程夯实语言基础,提升听、说、读、写、译的核心技能;
- 跨学科融合:引入金融英语、数字人文、新媒体传播等课程,培养适应金融科技、国际商务等领域的复合能力;
- 实践导向:结合专业实习、学科竞赛(如全国商务英语实践技能大赛)和翻译工作坊,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强调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融入,确保毕业生具备应对智能时代挑战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和实践拓展四大模块,核心课程包括:
- 语言基础类:英语写作、英美文学欣赏、高级英语,侧重文学素养与文化认知;
- 跨文化类:中西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培养学生全球视野;
- 应用技能类:笔译/口译基础、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对接职业需求;
- 特色融合类:金融专业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凸显学校金融背景优势。
教学采用小班授课与混合式学习结合,例如英语强基班通过线下精讲与线上平台(如学习通)强化训练,帮助非英语专业学生提升语言水平。
三、师资力量与学术支持
学院拥有100名教职员工,其中专任教师89人(含教授5人、副教授14人,博士26人),学科带头人雍和明教授为博士生导师。科研实力突出,近年获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课题,并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研究等领域形成特色。教师团队注重产学研结合,与17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如工商银行南沙分行、联普翻译公司,为学生提供真实项目参与机会。
四、就业前景与升学路径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6%以上,主要分布在:
- 教育领域: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机构讲师;
- 涉外企业:外贸公司、跨境电商企业的翻译与商务管理岗;
- 金融行业:银行、证券机构的国际业务部门。
升学方面,考研成功率达23%,部分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语言学、翻译硕士。学院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如语音语调大赛、口译大赛)和职业证书辅导(如CATTI、BEC),系统性提升学生竞争力。
广东金融学院英语专业以“英语+”多学科交叉为核心,通过扎实的课程设计、强大的师资支持及紧密的产学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了一批批兼具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外语人才。其高就业率与优质培养质量,印证了该专业在应用型外语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