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作为四川省重点师范院校,其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以培养适应农村基础教育需求的复合型教师为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依托生态教育理念,融合“文、理、艺、科、教”五大素养,通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致力于为农村小学输送兼具教学能力与教育管理素质的专业人才。其培养路径涵盖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就业支持等多个维度,展现出独特的育人优势。
培养目标:服务农村教育的多面手
该专业明确提出以农村小学及教育机构为服务对象,要求毕业生能够胜任主教学科(语文或数学)的教学工作,同时具备兼教学科(英语、艺术、科学或心理辅导)的跨学科能力。培养方案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双重塑造,要求学生在毕业五年后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和学校全方位育人能手。这种定位既呼应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基础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凸显了师范教育的实践导向。
专业特色:生态理念与学科融合
内江师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特色在于生态教育理念的贯穿。通过构建“五素养融合”的课程体系,学生需掌握:
- 文学基础(如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
- 数理思维(如初等数学研究、微积分)
- 艺术表达(如音乐、美术模块课程)
- 科学素养(如科学实验与教材分析)
- 教育理论(如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
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师范专业的学科壁垒,强化了跨学科整合能力。此外,专业建设成果显著,2015年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计划,2019年获批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成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展现了其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的双轨并行
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模块:
- 教育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原理、发展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等核心课程,奠定学生的教育认知框架;
- 主教学科深化:学生需在语文或数学方向进行深度学习,如语文方向涵盖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数学方向包含解析几何、线性代数等;
- 兼教学科拓展:提供英语、数学、科学、艺术四个选修模块,强化跨学科教学能力。
实践环节则通过专业见习(3次,每次1周)、教育实习(16周)和创新创业实践,推动理论向实际教学场景的转化。
就业前景:高对口率与持续发展潜力
数据显示,该专业近三年就业率超过90%,且对口就业率高,毕业生主要进入小学、教育机构或政府部门。用人单位评价显示,学生在专业期待吻合度、校友满意度等指标上表现突出。此外,约2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去向包括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这种就业结构既体现了专业培养的实效性,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发展路径。
内江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师范)专业的成功实践,反映了地方师范院校在服务基层教育中的创新探索。通过生态育人理念与复合能力培养的结合,该专业为农村基础教育输送了兼具专业深度与跨学科广度的新型教师,成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