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工科教育前沿,通过融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注重实务操作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轨并进,课程设置覆盖电路分析到智能控制全链条,实验设备与校企合作资源丰富。2025年数据显示,其毕业生就业率超96.8%,升学率达13.88%,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与社会认可度。
专业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该专业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课程模块贯穿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两大维度。核心课程包含电路分析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等主干学科,同时设置DSP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前沿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通过案例教学与项目驱动模式,帮助学生建立从元器件调试到系统设计的完整知识架构。
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协同与硬件支撑
学院投入建设了BIM实验中心、供电工程实习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室,并与江苏铭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实践环节包含:
- 课程设计: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 工程实训:参与智能楼宇自动化设备安装
- 竞赛平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可接触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电网仿真等实操项目,实现课堂知识向工程能力的转化。
就业与升学:多维发展通道
专业就业方向覆盖电力系统、智能制造、科研机构三大领域,毕业生可从事:
- 电气设备研发与技术改造
- 工业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
- 智能建筑供配电设计近三年数据显示,约30%毕业生进入国家电网、华为技术等龙头企业,15%考取华北电力大学等名校研究生。学院提供校友导师计划,由在华为、西门子任职的校友提供职业规划指导。
国际化与创新培养:拓展专业边界
通过与美国加州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交换项目,学生可学习工业4.0、新能源技术等国际课程。创新培养体现在:
- 学科交叉:开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双专业课程群
- 科研孵化:支持学生参与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相关课题
- 证书衔接:将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内容融入教学
学生发展生态:软硬实力同步提升
学院构建了学科志愿队、创新实验室等第二课堂平台,通过:
- 高数/英语帮扶小组提升学业基础
- 廉洁文化竞赛强化职业素养
- 创意设计大赛激发工程思维2023级学生在全国智能车竞赛中斩获二等奖,印证了培养体系的实效性。这种德技并修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兼具技术硬实力与沟通软实力,契合现代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