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光伏工程技术专业立足能源行业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该专业依托机械与电力工程系的百年办学积淀,整合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资源,构建了覆盖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的能力培养框架。学生不仅能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光伏系统设计等专业知识,还能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积累真实项目经验,适应行业对新能源技术人才的综合要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采用“基础+核心+实践”的三层结构: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制图与CAD、电工电子技术、光伏电池制备工艺等,夯实学生对光伏原理和电气控制的基础认知;
- 专业核心课程聚焦应用能力培养,例如光伏发电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太阳能资源评估、设备选型及电网接入设计,提升系统规划能力;
- 智能微电网技术和光伏电站运行与维护课程则强化学生对新型电力系统运维的实操技能,覆盖碳排放监测、碳交易计算等前沿领域。此外,光伏组件生产制备实训、风光互补监控实训等实践环节占总学时50%以上,确保学生熟练掌握设备安装调试、故障排查等关键技能。
师资与实训资源是专业建设的另一亮点。该专业拥有教授6人、副教授25人组成的“双师型”团队,其中包含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和行业专家。实训基地配备价值5000余万元的先进设备,如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光伏示范电站等,并与国网蒙东电力、弘元能源科技等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学生可参与真实电站运维项目,例如在光伏电站电气安装与调试环节,学习PLC编程、供配电系统调试等技术,并通过无人机巡检等创新手段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涵盖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
- 技术研发与设计:从事光伏系统集成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需具备分布式发电系统设计和智能微电网技术应用能力;
- 工程实施与管理:岗位包括电站施工组织、设备安装调试,要求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和安全规范;
- 运维与技术服务:在电站运行阶段承担检测评估、故障诊断等工作,需熟练使用数据监测工具及碳排放核算方法;
- 产品营销与支持:面向光伏组件、逆变器等产品的销售与售后,强调对市场动态和政策法规的解读能力。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合作企业如鄂尔多斯隆基光伏、海信日立等提供定向培养通道。
专业还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融入碳交易量计算、数字技术应用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适应“双碳”目标下的行业变革。例如,在光伏电站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学生需完成从选址勘察到效益分析的全流程模拟,同步学习绿色生产标准与安全法规。这种“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一线技术岗位,也具备向项目经理、运维工程师等中高层职位发展的潜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