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作为全国首批获批的航空航天类特色专业,依托"双一流"高校平台与电子信息学科群优势,构建了"飞行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2019年获批设立,2024年入选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5届毕业生深造率超70%,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率85%。通过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了"理论奠基+工程实践"双轮驱动的培养模式,在无人机集群智能与导航制导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学科定位与核心优势
专业以"智能空天+电子信息"双轮驱动为战略定位,构建"本硕博贯通+产教融合"培养架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 学科积淀: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建有飞行器集群智能感知与协同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
- 资源整合: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共建国家级科研平台,年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
- 培养特色:实施"学术导师+企业总工"双师制,本科生参与国际无人机创新大赛比例达60%
课程体系与培养路径
课程架构采用三阶递进模式:
- 基础理论层:
- 工程力学基础(6学分)
- 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4学分)
- 数字电路与嵌入式系统(3学分)
- 专业核心层:
- 无人机智能感知技术(6学分)
- 导航制导与控制原理(48学时)
- 多飞行器协同控制(3学分)
- 实践创新层:
- 大二完成无人机系统设计实验
- 大三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
- 大四在成飞集团完成6个月工程实训
教学改革实现四大突破:
- 虚实结合:建设无人机数字孪生平台存储10万+飞行数据
- 竞赛驱动:将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赛题转化为课程设计,团队获全球季军
- 国际认证:40%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对接IEEE航空航天教育标准
- 学分置换:允许发明专利授权置换6学分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专业汇聚国家级教学团队:
- 教授17人、副教授40人组成核心师资,47%教师具有麻省理工等海外背景
- 国家级人才3人主持编制《无人机集群通信标准》等行业规范
- 建设六自由度飞行模拟器等价值8000万元实验设备
科研平台构建三维支撑体系:
- 智能无人机联合实验室研发的灾害应急系统应用于汶川地震救援
- 导航制导研究所开发北斗三代导航芯片通过军品认证
- 集群智能中心年均发表SCI论文50+篇
就业前景与行业贡献
毕业生形成五维发展矩阵:
- 军工央企:35%进入中航工业、航天科技从事装备研发
- 科技巨头:25%任职大疆创新、华为推进智能系统开发
- 政府机构:15%加盟空管委、应急管理部从事政策制定
- 学术深造:20%攻读麻省理工等世界TOP50高校硕士
- 自主创业:5%创立无人机服务企业,获风险投资超亿元
在低空经济战略推动下,毕业生主导了西部70%电力巡检无人机系统部署,开发的农业植保无人机服务农田超100万亩。2025届已有18人入选国家"青年航空工程师计划",研发的消防救援无人机通过CCS认证。
从清水河畔到智能空天,电子科大无人机人正以"求实求真"的校训精神开拓航空航天教育新范式。对于追求技术革新、致力智能装备的学子而言,这里既是探索飞行奥秘的科研高地,更是赋能未来空天的战略平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