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高职院校,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紧跟工业4.0发展趋势,其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60309)通过"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体系,打造适应现代工业自动化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以机电工程系为依托,整合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与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等优质资源,构建起"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育人新模式,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该专业采用"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的递进式结构。基础模块包含电工电子技术与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工科基础课程;核心模块聚焦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可编程控制器与变频器实训,通过ABB机器人综合实训台等设备开展沉浸式教学;拓展模块则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基础与工业互联网应用等前沿课程,2024年新建的软体机器人产业学院更将柔性抓取技术等尖端课题纳入教学范畴。这种课程设置使学生在掌握传统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技能的同时,具备应对新型人机协作系统的技术储备。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校内建有工业机器人拆装实训平台(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西门子PLC实训室,配备价值逾980万元的数控加工设备群,可开展机器人示教编程等17类实训项目。校外与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在大二即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2024年举办的泰安市"技能兴泰"职业技能大赛中,该专业学生在180分钟的实操环节展现出的系统集成能力,印证了这种"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校企合作生态圈的构建为专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通过泰山机电技术职业集团平台,专业与4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四双四进"合作模式:管理双运行、课程双贯通、教学双场景、评价双支撑;企业案例进教材覆盖率达78%,来自华中数控等企业的技术骨干承担30%专业课程教学。特别是2024年启动的软体机器人产业学院项目,通过"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机制,使专业建设与行业技术迭代保持同步。
面向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求,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能力与技术创新意识。在工业机器手装配技术实训中,要求学生完成从机械结构设计到控制系统调试的全流程操作;3D打印技术与逆向工程课程的开设,则强化了学生应对个性化定制的技术适应力。这种能力导向的培养策略,使毕业生既能胜任自动化生产线维护技师等传统岗位,也可向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师等新兴岗位跃迁,真正实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骨干"的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