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半导体照明技术和光电检测技术为双核心特色,立足长三角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了覆盖光学、电子、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该专业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和微型生产线式实验环境,将理论教学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培养能在LED封装设计、光电器件建模、智能检测系统开发等领域开展工程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体系突出"实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理念,在光电信息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在专业定位方面,该方向聚焦半导体照明工程与光电信息检测两大领域,依托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学生不仅能系统学习物理光学、半导体器件物理等基础理论,还能在LED散热设计、光纤传感技术等应用场景中完成项目化训练。专业与欧普照明、上海华虹等10余家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开设校企合作课程,使人才培养直接对接光电子器件封装、智能照明系统开发等产业需求。
课程体系设计呈现三个显著特征:
- 基础理论强化:设置应用光学、光电子技术基础等核心课程,夯实光波导理论、光电转换原理等知识框架
- 技术模块集成:通过LED照明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等特色课程,形成半导体材料制备→器件封装→系统集成的技术链
- 跨学科拓展:引入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等交叉课程,提升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四层次"能力培养路径:
- 基础实验:在LED封装与检测实验室完成荧光材料性能测试等基础操作
- 综合实训:通过光电综合实验室的微型生产线模拟企业生产流程
- 创新项目:依托大学生科创计划开展柔性发光器件研发等课题
- 产业实践:在合作企业参与LED驱动电源设计、光学检测设备调试等实际项目
在科研创新方面,专业团队在芯片级LED封装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研发的高效CSP-LED技术实现产业化,相关项目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学生可参与光电材料制备、OCT医疗检测系统开发等前沿课题,近五年累计发表论文15篇,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学科竞赛成绩突出,获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8项。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半导体照明企业:从事LED光学设计、散热结构优化、智能控制系统开发
- 光电检测机构:负责光纤传感系统搭建、生物光学检测设备研发
- 电子信息企业:参与光通信器件制造、图像处理算法优化
- 深造方向:可报考光电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硕士专业,近年有毕业生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英国萨里大学等深造
该专业通过"理论-实践-创新"三维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光电器件设计、智能检测技术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其独有的企业微型生产线实训模式和校企双导师制,确保人才培养紧贴光电产业技术升级需求,为长三角地区光电产业集群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