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创立于2016年,是东北地区唯一的适航类本科专业,也是国家新工科建设重点方向。该专业以航空工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飞机设计、适航法规与验证技术等领域,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基础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CR929项目推进,国内适航技术人才缺口达8000-10000人,专业立足航空安全核心领域,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
专业定位与核心课程
该专业以适航审定工程师和飞机检察官为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覆盖三大维度:
- 自然科学基础模块包含飞行力学、航空概论等理论课程,夯实数理基础;
- 航空工程实践模块设置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等核心课程,强化飞机系统设计能力;
- 适航法规应用模块聚焦适航审定技术、系统安全性工程,通过民航局审定中心合作项目实现理论向实践转化。特别设立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前三年学习飞机设计与制造技术,第四年专攻适航审定知识,考核合格者可免试攻读硕士,形成从设计到审定的完整知识链。
产学研融合特色
专业依托安全科学与工程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双优势学科,建有辽宁省飞机火爆防控及可靠性适航技术重点实验室,承担C919/CR929适航审定、通航电动飞机RX-1E验证等国家级项目。与民航沈阳适航审定中心、中国商飞等20余家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将适航验证技术与军机型号研发融入教学。例如,学生可参与飞机防火系统适航性评估、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分析等真实工程案例,提前掌握DO-178C、CCAR-25等适航标准应用。
职业发展与深造路径
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航空研发机构:从事飞机适航符合性评估、系统安全性设计,覆盖中航工业601所、商飞设计院等头部企业;
- 民航审定体系:进入民航局审定中心参与适航管理,占比约30%;
- 学术深造:40%以上学生考入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专业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可直通适航技术与管理、航空工程等硕士方向。近年来,毕业生在国产客机适航取证、通用航空器安全评估等领域表现突出,部分已成长为适航审定项目组核心技术骨干。
通过多学科交叉培养和全周期工程实践,该专业构建起覆盖飞机设计、审定验证、安全管理的立体化能力模型,成为我国航空安全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