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的早期教育专业作为国家控制教育类专业,自2023年获批招生以来,始终围绕"幼有所育"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幼儿教育与健康管理省级实训基地资源,构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为核心培养方向,通过"政校企行"四方联动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区域托育服务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专业采用"基础+核心+拓展+实践"四维架构。基础课程聚焦婴幼儿心理发展和卫生保健,开设《婴幼儿心理发展》《早期教育概论》等理论课程;核心课程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婴幼儿游戏与指导》等模块直接对接托育机构工作场景;拓展课程引入蒙台梭利教育法和奥尔夫音乐教育等国际前沿教法,并通过《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教学占比超过40%,包括在校内感觉统合训练室模拟照护流程,以及在早教机构完成200课时的岗位轮训。
教学模式创新体现在"三教改革"的深度实施。教师团队开发了模块化教学资源包,将婴幼儿保育流程拆解为生活照料、安全防护等12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微课视频、实训工单和考核标准。推行"双导师制"培养,校内教师侧重理论讲授,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发展评价》等实操课程。特别引入1+X证书制度,将幼儿照护、保育师等职业标准融入课程考核,实现"课证融通"。
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双师四能"特色。20人教学团队中教授2人、博士1人,60%教师具备蒙台梭利指导师等职业资质。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要求专业教师每学期完成80学时企业实践,同时聘请托育机构管理者担任《早教机构管理与实务》课程讲师。团队近年获国家级教学能力赛项奖项2项,开发的《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资源被纳入自治区共享资源库。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形成"校-园-企"协同育人生态。与兴安盟妇幼保健院共建"医教结合"实训基地,开展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项目;联合当地托育机构开发《婴幼儿营养膳食配比》等6门活页式教材;通过"订单班"形式定向培养具备围棋教学和绘本导读等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数据显示,2024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8%,在自治区婴幼儿照护技能大赛中斩获团体金奖。
该专业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正在探索"数字赋能"新路径。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模拟早教机构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开发婴幼儿成长档案大数据平台,培养学生运用AI技术进行发展评估的能力。随着国家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这种融合传统教法与现代技术、贯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培养模式,正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