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作为甘肃省的重要城市,其高等教育体系以服务地方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当前,该市共有2所高等院校,涵盖本科与专科层次,形成了差异化发展的格局。这两所高校不仅在学科设置上体现地域特色,还与地方经济、文化资源深度融合,为河西走廊及“一带一路”建设输送专业人才。以下将从办学定位、学科优势和发展方向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本科教育核心:河西学院
作为张掖唯一的公办本科院校,河西学院承担着区域高等教育的主力角色。该校历史可追溯至1941年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历经多次合并与改制,于2014年整合原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资源组建新校。其发展特点体现在:
- 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农学、医学、师范等传统优势学科,形成涵盖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体系,尤其在农林人才培养方面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
- 对口支援机制:作为复旦大学对口支援高校,通过师资交流、科研合作等方式提升办学水平,成为甘肃省与河西五市共建的重点院校。
- 国际合作平台:担任“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副秘书长单位,建立与中亚国家高校的学术交流网络,强化区域国际化教育枢纽功能。
二、职业教育标杆:培黎职业学院
培黎职业学院作为公办专科院校,其办学定位聚焦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该校前身为1942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创办的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2020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其核心特征包括:
- 产教深度融合: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张掖农业机械化、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建立“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实训课程占比超过50%。
- 国际化办学传统:延续创始人的国际教育理念,与新西兰多所职业院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等外向型专业。
- 社会服务功能:面向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等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规模达3000人次,助力地方脱贫攻坚。
三、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
两所院校通过中高职衔接机制实现教育体系贯通,例如培黎职业学院与山丹培黎学校实施一体化办学。这种协同模式具体表现为:
- 课程体系衔接:在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技术等专业建立学分互认通道
- 师资共享平台:河西学院教授定期为职业院校开设专题讲座
- 实训资源共享:共用河西学院附属医院、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实践基地
从发展态势看,张掖高校正着力构建“本科+高职”双轮驱动格局。河西学院计划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而培黎职业学院则推进省级“双高计划”建设。这种分层发展策略既保障了学术研究深度,又强化了技术转化能力,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多层次人才支撑。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的深化,张掖高等教育有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节点作用。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