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信息通信领域的领军高校,重庆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历经60余年发展,已形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B+级),深度融合量子技术、5G通信等前沿方向,构建了"基础理论+工程实践+科研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其毕业生在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及科研院所中享有极高声誉。
在学科建设上,该专业拥有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量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主持参与制定我国首套国际电联标准通信设备、全球首款工业物联网芯片等重大科研项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通信工程+应用物理学双学位项目(2023年启动招生)开创性地将量子信息科学与传统通信技术交叉融合,培养具备量子通信系统研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相关课程涵盖量子计算原理、MIMO接收技术等前沿内容。
课程体系采用"三层次五模块"架构:
- 基础层:高等数学、电路与信号分析夯实数理基础
- 核心层:移动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系统与SDH网构建专业主干
- 拓展层:提供有线/无线通信、通信电子设计三大方向特别设置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LTE-A无线传输技术等工程应用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掌握运营商网络部署的核心技能。
培养模式凸显三大特色:
- 产学研协同:与华为、中兴共建实验室,承接5G基站建设等真实项目
- 国际联合培养: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院开展双导师制硕士培养
- 认证导向:10门专业课对接CCIE(思科认证互联网专家)认证体系近五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奖项27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展现出极强的工程创新能力。
就业市场表现亮眼,毕业生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约35%进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28%任职华为、中兴等设备商研发岗,更有17%毕业生攻读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研究生。2023年四川省录取数据显示,该专业理科最低分610分(位次17574),中外合作办学方向达573分,生源质量稳居西南地区电子信息类前列。
随着6G技术研发加速,该专业正重点布局太赫兹通信、星地一体化网络等方向,其创建的"天枢"未来通信实验平台已开展空天地海全场景通信测试。对于有志于通信技术创新的学子而言,这里既是理论深造的学术高地,更是通向产业前沿的实践桥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