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产业向工业化、智能化转型,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紧跟行业趋势,于2022年开设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该专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构建了涵盖设计、生产、施工全流程的课程体系。作为国家政策重点支持领域,住建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超30%,而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已稳定在98%以上,展现了强劲的发展潜力。下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培养特色等维度展开分析。
专业课程体系以“岗课证赛”融合为核心,包含三大模块:基础理论课程如土木工程制图与建筑力学,技术应用课程如BIM技术应用基础与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生产,以及管理类课程如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信息模型(BIM)和装配式建筑识图贯穿全阶段,强化数字化设计能力。据2025年数据,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已达7.4亿平方米,课程设计中融入的智能建造施工模拟等模块,精准对接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现代学徒制”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学生需参与装配式构件生产实训、钢结构吊装模拟及智慧工地管理等实操项目,校内实训基地配备虚拟仿真系统用于施工方案编制。例如,在山东万斯达集团合作项目中,学生直接参与构件深化设计,掌握从图纸到成品的全流程。2025年学校承办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赛项中,选手需在8小时内完成构件生产、安装及信息化建模,这种高强度训练显著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培养特色体现为“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的双重导向。课程思政融入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装配式建筑的绿色低碳价值。劳动教育模块设置16学时专项实践,例如在智能测量实训中要求学生完成误差小于2毫米的精度控制。同时,学校与老挝、乌干达等国合作开展海外培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胜任预制构件生产管理等岗位,又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
就业方向覆盖政府建设管理部门、施工企业、设计院等七大领域。数据显示,2025年大湾区装配式建筑人才缺口达5.8万人,而该专业毕业生可通过考取1+X证书(如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提升竞争力。部分学生进入中建科工等龙头企业,从事BIM工程师或施工技术主管工作,年薪起薪达8-10万元。此外,专业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专升本通道,支持学生向智能建造工程等本科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