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理学门类下的传统学科,在培养体系上融合了数学专业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双重属性,形成了独特的育人路径。该专业自1989年设立本科以来,通过持续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数学功底与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培养目标既覆盖基础教育领域师资储备,又延伸至金融、信息技术等应用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出口特征。以下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创新等维度展开具体解析。
专业采用"数学专业教育与教育技术有机整合"的培养模式,强调数学思维训练与教育素养培育的协同发展。核心课程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构建起严密的理论框架,而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则强化从师技能。这种双轨并行的课程结构使学生在掌握近现代数学发展脉络的同时,建立起完整的教育认知体系。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恢复招生的新培养方案中,新增数据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课程,进一步强化算法设计与数据处理能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该专业构建了"原理-方法-应用"三级递进的实践体系。基础阶段的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夯实学科交叉基础,专业阶段的数学建模竞赛、微格教学实训提升应用能力。特别设置的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每年组织学生参与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近五年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超120项。毕业设计环节要求完成至少16周的实践项目,其中30%选题来源于校企合作单位的真实需求,如金融风险评估模型、教育大数据分析平台等。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数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85.7%。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在数值分析、泛函分析等领域形成稳定研究方向。值得关注的是,教师团队开发的"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系统"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该系统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动态几何模型,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学院定期邀请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开展联合授课,共享金融数学与计算数学的前沿研究成果。
就业市场反馈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呈现双高峰分布特征:约45%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主要任职于辽宁省内重点中学;35%流向金融科技、信息技术行业,典型雇主包括东软集团、大连商品交易所等;另有20%选择继续深造,近年保研至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比例稳定在12%左右。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技能的满意度达4.2分(5分制),特别是在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具备STEAM教学理念的毕业生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