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广播电视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致力于培养兼具政治素养与专业技能的视听传播人才。该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构建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一体化培养体系,面向媒介融合趋势,聚焦视听内容生产与传播规律,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特色。其学科方向涵盖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国际新闻与传播、视听新闻与传播等六大领域,为全媒体时代输送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
专业以培养“全媒型、复合型、创新型、专家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强调政治立场、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学生需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广播电视采编技能及新媒体技术应用,具备新闻敏感、视听语言表达和跨文化传播能力。例如,学生需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摄像等课程训练,掌握从选题策划到内容制作的完整流程,同时需熟悉网络传播与数据分析工具,适应数字时代需求。
二、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
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模块:
- 理论基础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史等,构建学科知识框架;
- 专业技能课程:如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纪录片创作、非线性编辑,强化实操能力;
- 前沿拓展课程:涵盖媒介经营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研究,紧跟行业动态。实践环节通过校企联动机制展开,例如与地方媒体共建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电视节目策划、社交媒体运营等项目,部分作品如《律动宜春》曾入选全国性展播。
三、就业方向与专业优势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广播电视机构、新媒体平台及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专业特色体现在:
- 全媒体化培养:通过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融合新闻学等课程,打通传统广电与新兴媒介技能壁垒;
- 本土化实践:依托河南省媒体资源,开展新闻采风、舆情分析等在地化项目;
- 跨学科融合:结合学校经管学科优势,开设媒介经营与管理、公共关系学等课程,提升综合竞争力。
该专业通过“三位一体”(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行业输送既懂政策法规、又精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在智能传播时代持续发挥专业价值。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