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该校历史最悠久的王牌学科,自1983年创立以来已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不仅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还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构建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全链条培养模式。依托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交叉学科博士点和计算机科学ESI全球前1%学科,专业在智能系统开发、矿业信息化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并与华为、百度等科技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
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构成该专业的核心支撑。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1个电子信息专硕点,建有河南省矿业大数据智能分析与服务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矿业信息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将传统工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矿井环境监测、矿山安全等领域形成特色研究方向。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1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核心课程包括:
- 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构建系统级开发能力
- 人工智能基础与深度学习:强化前沿技术应用
- 虚拟现实与物联网安全:对接产业新兴需求教学团队含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22人,其中20余人具有海外学术背景。拥有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验设备总值超2.8亿元,为算法设计、硬件开发提供先进实训环境。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年均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超80项,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等赛事中表现突出。学院实施鲲鹏产业学院联合培养计划,引入华为ICT认证课程,毕业生可参与矿井智能监测系统开发、金融大数据分析等真实项目。近三年升学率保持在25%以上,部分学生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学府深造。
国际化与区域服务特色显著。自2017年起招收本硕留学生,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开展"3+1"双学位项目,课程设置对接欧洲工程师认证标准。在区域服务方面,专业聚焦智慧矿山和农业物联网建设,开发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已在焦作矿区推广应用。随着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的推进,该专业正加速向智能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方向拓展,持续为中原经济区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