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师范学院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立足广西地区并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自2012年招生以来,紧密结合产业趋势,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了"竞赛+项目+实习"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作为首批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项目,其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绑定,在智能感知、网络通信和数据处理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在核心课程设置上,该专业构建了覆盖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课程体系:
- 程序设计基础与操作系统夯实编程能力
- 物联网通信技术和RFID原理及应用聚焦设备互联
-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传感器原理强化硬件设计能力
- 数据库原理与计算机网络完善系统架构认知课程设计中特别引入华为物联网综合实训平台,通过智慧家居、智能交通等仿真项目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产教融合特色,建立"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玉林分中心"等7大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参与:
-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2023年获8项全国一等奖)
- 华为认证工程师培训
- 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如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形成"发现问题-方案设计-工程实现"的完整能力链。近五年学生获自治区级以上奖项超100项,创新创业项目立项50余项。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技术研发岗:物联网系统工程师、嵌入式开发工程师
- 应用实施岗:智能化应用工程师、Web开发工程师
- 新兴领域: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医疗设备校企合作单位包括华为、奇安信等头部企业,毕业生可进入ICT企业、通信运营商及政府智慧城市项目组。据校方数据显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6.83%,部分毕业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从事5G物联网部署。
专业建设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 产业对接:与玉林市政府共建大数据研究院,参与区域数字化转型
- 师资结构:46%教师具有高级职称,13%拥有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
- 认证体系:引入华为HCIA-IoT认证课程,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这种"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使学生在掌握智能感知、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同时,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思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