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产教融合和赛教融通为核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紧密对接智慧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培养具备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和绿色物流理念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专业通过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和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了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培养机制,为学生搭建了从理论学习到产业实践的全链路成长通道。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该专业依托政校行企四方协同机制,与京东物流、吉安国光仓配等企业深度合作,将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标准和物流管理1+X证书要求融入教学。例如,通过解析智慧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大赛的赛项标准,重构《智慧仓配运营》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这种模式实现了岗位能力要求与课堂教学、竞赛训练、证书考核的有机衔接,使学生在掌握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等基础技能的同时,还能熟练运用RFID识别系统和AGV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三大创新维度:
- 智慧物流技术融合:开设《物流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应用》等前沿课程,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嵌入传统物流知识框架
- 产教双元协同: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如"双十一校园物流模拟运营",通过"学场+工场"交替教学提升实战能力
- 绿色导向拓展:增设《绿色供应链管理》《逆向物流》等特色课程,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需求
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结构,包含基础理论、核心技能、智慧物流三大模块,形成"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递进式知识架构。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多层次能力培养路径:
- 校内建立智慧仓储实训中心,配备自动化立体仓库和物流仿真软件
- 校外依托京东物流园等基地开展6个月顶岗实习,参与配送路径优化等真实项目
- 通过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等赛事平台,将竞赛标准转化为教学项目
这种"仿真训练-实战操作-创新竞赛"的三阶培养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中"技能掌握难"的困境,近三年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达98%。
在招生与培养方面,该专业2023年文科专科批招收22人,学费5000元/年,采取"订单班"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团队由企业导师和双师型教师组成,开发了"积分榜单""成长可视化图表"等创新评价工具。毕业生主要流向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和生产制造企业,初期岗位集中在仓储主管、运输调度等职位,3-5年后可晋升至供应链经理等管理岗位。数据显示,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部分优秀学生在校期间即通过众创空间平台孵化出社区团购配送等创业项目。
面对物流行业智能化转型趋势,该专业持续优化动态调整机制:每年组织行业专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例如2024年新增《跨境电商物流》课程,同步引入WMS仓储管理系统实战训练。这种紧跟产业变革的敏捷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物流岗位,又具备参与智慧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跨界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人才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