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的生物工程专业自2007年设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的核心成员,入选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依托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形成了以生物技术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出千余名毕业生,在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展现强劲竞争力。其发展历程映射出学院在学科建设、产教融合、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系统性布局。
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拥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建有山东省高校靶向抗肿瘤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平台,实验中心总面积超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1600余万元。专任教师队伍中,教授9人、副教授16人,博士38人占比66.7%,形成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引领的教研力量。教师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近三年横向课题到账资金超400万元。
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工程实践导向,构建了以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为核心,基因工程、生物分离工程为延伸的课程链。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强化应用能力,并设置创新创业竞赛、职业认证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管理体系允许优秀学生提前毕业,培养方案融入省级教改项目5项和省级一流课程2门的教研成果。
实践教学与科研转化
校内建有发酵中试实验室、食品工程实训中心等20余处实践场所,校外与诺明康生物医药等企业共建省级示范性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山东省科技扶贫团队项目,接触阿胶产业绿色技术协同创新等产业课题。近五年毕业生在生物制药、食品检测等领域就业率保持高位,专升本率突破53%,考取研究生比例达85.67%。
特色优势与社会影响
该专业以生物大健康产业学院为载体,深化校企共建模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山东省首批企校共建专业。在全国校友会排名中,生物工程位列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第16位,酿酒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关联专业同步进入高水平行列。专业群累计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省级一等奖等荣誉,形成“教学-科研-产业”良性循环的育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