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立足现代渔业发展需求,构建了产教融合的育人体系,其培养方案注重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专业聚焦淡水与海水养殖两大领域,配备先进实训设施和校企合作资源,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条培养路径。以下从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方面展开具体解析。
该专业以渔业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培养目标明确指向水产动物繁育、疾病防控、水质管理等核心岗位。学生需掌握鱼类、甲壳类、贝类的增养殖技术,并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证、水生动物苗种繁育工等职业资格认证。课程设置涵盖《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等核心课程,同时融入智能化设施渔业等前沿领域内容,形成覆盖养殖全流程的知识架构。
在师资力量方面,专业拥有12名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其中高级职称3人、“双师型”教师6人,团队兼具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经验。教学资源投入显著,配备300万元设备总值的实训室集群,包括:
- 水质检测分析实训室(精准掌握溶氧量、pH值等关键参数)
- 水产动物疫病检测实训室(开展寄生虫鉴定、细菌培养等实验)
- 校内50亩养鱼基地(模拟真实生产环境进行投喂管理训练)
校企合作网络覆盖广东海大集团、茂南三高渔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建6个校外实训基地,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学生可参与渔药研发、饲料配方优化等真实项目,接触循环水养殖系统等绿色技术。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技术推广类:水产技术服务工程师、渔业局技术专员
- 生产管理类:养殖场技术主管、水产品质控员
- 新兴领域:水族景观设计师、智慧渔业系统运维员毕业生既能服务于传统养殖企业,也可在海洋牧场建设、生态修复工程等新兴领域发展。
报考该专业需注意选考科目组合:历史类或物理类考生均可报考,再选科目不限。建议考生提前强化生物学基础,并通过养殖社团活动、水质检测实验等提升实操能力,为掌握微生物调控技术、养殖水体生态修复等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