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依托柳州市工业重镇的区位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将行业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专业自开办以来,已发展为拥有320人招生规模的优势学科,其培养体系包含理论教学、工程实践、创新创业三大维度,构建起"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育人框架。
在培养体系方面,专业采用"基础强化+方向深化"的递进式架构。基础阶段重点夯实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等核心课程,高年级设置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等方向模块。特别在虚拟现实技术领域,通过开设三维建模、数字图像处理等专项课程,培养学生掌握VR产品策划与开发的全流程能力。这种培养模式既注重通用软件开发能力,又突出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的特色化需求。
课程体系的构建凸显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形成"三层次四模块"的课程群:
- 基础理论层:涵盖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等学科基础
- 专业技术层:设置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软件项目管理等专业核心
- 实践创新层:包含企业级应用开发、大数据处理等前沿技术每个模块均配置对应的课程设计和实训项目,如J2EE开发技术课程同步开展电商系统开发实战,确保理论向实践转化。
实践教学特色体现为"双轮驱动"机制。校内建有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中心、物联网实验室等价值2600万元的实验平台,校外与北航虚拟现实重点实验室等共建实习基地。通过"百度暑期训练营"等品牌活动,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开发,近三年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赛事中斩获150余项国家级奖项。这种"以赛促学"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就业竞争力方面,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路径。约60%进入信息技术企业从事系统开发,20%选择升学深造,另有部分进入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用人单位反馈显示,学生具备扎实的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尤其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表现突出。数据显示,专业就业满意度达3.8分(满分5分),印证了培养质量的市场认可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专业通过"3331高层次人才计划"汇聚了包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优质师资,并建立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制度。这种"双师型"教学团队确保教学内容始终紧跟技术前沿,为学生掌握DevOps、微服务架构等现代软件工程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