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师范学院的生物技术专业融合了传统生命科学与现代教育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作为该校智慧农业学院和生物与制药学院的重点专业,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07年的学科建设基础,2023年更依托新成立的智慧农业学院实现教学资源升级。该专业以“四有好老师”为培养目标,既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又强调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多元化实践平台,培养能在教育、科研、产业等领域发挥作用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体系以生命科学为核心,构建了“基础+应用”的双轨框架。主干课程包含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同时设置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前沿技术课程。特别强化师范教育特色,增设中学生物教学法、班级管理等教育类课程,形成“生物技术+教育学”交叉培养模式。实践环节依托玉林市功能农业星创天地、现代农林产业学院等平台,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富硒作物转化等项目,实现理论向生产力的转化。
培养方向聚焦三大领域:一是基础教育师资,通过教育实习、技能竞赛等培养中学教学骨干;二是科研创新人才,借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展基因编辑、生物制药等研究;三是农业技术推广,结合科技小院、果蔬产业联盟等载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例如,毕业生林远兰通过系统训练,成长为陆川县实验中学的玉林市优秀教师,印证了该模式的社会认可度。
师资力量呈现“高学历+强实践”特征,专任教师中84%拥有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占比达23%。团队包含广西优秀教育工作者、科技特派员等多元化人才,黄宁博士在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发表番茄基因调控研究成果,王晓平教授带领团队获广西教学成果一等奖,体现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优势。实验室配备186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建成植物生理学实验室、动物标本馆等12个教学科研平台,为创新实践提供硬件支撑。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高成长性”特点。近三年初次就业率达85%以上,毕业生分布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生物企业等多领域。约20%学生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深造,部分班级考研录取率超2/3。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印证了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随着智慧农业战略推进,该专业在农业大数据、生物制药等新兴领域的就业优势将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