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立足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构建了覆盖教育理论、技术应用与创新实践的综合培养体系。该专业面向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着重培养具备信息技术素养与教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强化学生对教育技术理论与现代信息工具的应用能力。毕业生不仅能胜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还可拓展至教育管理、多媒体开发等领域,形成"教育+技术"的双重竞争力。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突出"三位一体"发展框架: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基础,融合教育技术能力、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三大核心素质。学生需掌握教学系统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业技能,同时具备教育传播学、小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基础。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适应传统教育场景,也能应对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新型需求,例如2023年该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印证了实践教学成效。
课程体系呈现模块化结构,分为基础理论、技术工具与综合实践三大板块:
- 教育技术学导论与教育传播学奠定专业认知基础
- 摄影摄像技术、非线性编辑培养音视频处理能力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程序设计基础强化计算机应用技能
- 特色课程电化教育管理和教育网络应用直击教育信息化痛点毕业前的4周集中论文写作环节,通过校企双导师制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确保学生具备解决教育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特别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建立"课堂实训+技能竞赛+企业项目"的三级培养机制。校内配备多媒体实验室、微格教室等实践平台,校外与教育科技企业合作开发真实项目。学生通过参与微课设计、教学设备调试等实训项目,掌握从课件制作到教育软件开发的全流程技能。2024年"楚怡杯"竞赛中,该专业学生包揽二、三等奖,反映出实践教学体系的显著成效。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覆盖教育领域与技术产业两大板块。毕业生主要担任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技术管理人员,亦可从事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教育电视节目制作等新兴岗位。数据显示,除传统教育机构外,信息技术类企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显著,尤其在智慧教育平台开发、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建设领域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这种就业结构的优化,得益于专业建设中持续强化的产教融合与岗位导向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