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自动化专业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深度融合传统工业控制与前沿技术领域,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该专业依托学校工科优势,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并通过实验室建设与师资配置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以下将从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平台及就业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
自动化专业立足工业控制与嵌入式系统两大方向,引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形成多领域交叉的教学框架。核心课程包括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同时开设建筑供配电等特色课程,突出建筑类院校的行业背景。课程设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例如通过项目化教学将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掌握工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专业教师团队由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组成,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显著,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例如,专职教师中包括2名教授、3名副教授及3名高级工程师,且90%以上教师具有企业背景。实验室配置先进,拥有罗克韦尔综合实验室、西门子运动控制实验室等,支持逻辑控制仿真、工业自动化系统开发等实践教学。此外,专业与十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与项目实践机会。
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专业注重赛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通过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团队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并在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培养方案中还设置订单班,将企业需求直接融入课程,强化职业素养与核心技能的双向提升。这种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阶段接触真实工程案例,缩短岗位适应周期。
就业方向与行业竞争力
毕业生主要面向工业自动化、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就业单位涵盖科研院所、电力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专业依托学校与200余家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渠道。近年来,学校整体就业率连续位居辽宁省前列,自动化专业因实践能力突出,毕业生在工业控制系统设计、设备调试等岗位中表现优异。此外,专业与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使其在楼宇自动化、智能建筑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自动化专业通过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双师型师资配置以及前沿技术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