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的法学专业自2000年创办以来,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为核心目标,形成了显著的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作为该校首批省级重点专业和省一流本科专业,法学专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并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平台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整合多维度教育资源,该专业已成为广东省民办高校中法学领域的标杆,为区域法治建设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在学科建设层面,法学专业依托民商法学和体育学两大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形成了以民商法为核心、多领域协同发展的学科布局。2021年该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志着其教学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获得官方认可。同时,专业通过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和特色专业建设,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将传统法学理论与数字经济、涉外法律等新兴领域结合,例如开设《人工智能与法律》《跨境电子商务法》等前沿课程。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厚基础、重实践”理念,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模块两大板块。核心理论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传统法学主干课程,同时融入法律职业伦理、法律逻辑等职业素养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则通过模拟法庭、速录实训、涉外法律实务等12项专项训练,强化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设置了仲裁仿真实训和刑事侦查实训,与校外55个实践基地联动,确保学生能在真实法律场景中积累经验。
师资团队是法学专业的重要支撑。现有专职教师5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双师型教师占比51%,团队成员包括省级教学名师、黄大年式教师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师资结构注重理论与实务结合,例如聘请广州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广东省法学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并建立“成长导师+行业导师”双轨制,通过案例研讨和职业规划指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从招生与就业数据看,法学专业连续多年保持高热度。2024年普通专升本招生中,该专业计划招收875人,投档最低分249分(排位2772),在民办院校中竞争力突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对口率达90%,主要流向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及企业法务部门。部分优秀学生通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政策支持,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参与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