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依托其历史悠久的材料工程系发展而来,该系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江油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拥有深厚的行业积淀。专业以材料工程技术为核心方向,围绕建筑行业需求,构建了覆盖材料制备、检测、供应管理的全链条培养体系。现有教职工团队中,教授、副教授占比达32%,博士及硕士学历教师占比84%,并配备价值超1000万元的先进实验设备,包括双通道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SEM-KYKY3200等。这些资源为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职业素质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学生需掌握水泥混凝土材料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等核心理论,并具备商品混凝土配料设计、建材质量检测等实操技能。课程体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
- 专业基础课程群:如《材料科学基础》《建筑力学》夯实学科根基
- 专业核心课程群:包括《建材化学分析》《无损检测技术》等实践导向课程
- 专业拓展课程群:涵盖《BIM技术基础》《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等前沿领域
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双轨推进。校内建有材料技术中心和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设置混凝土实验室、沥青实验室等七大功能区块,实验面积超1000㎡。企业合作方面,与中建集团、中铁集团等头部企业建立深度产教融合,学生在实习中可参与水泥生产工艺设计、智能建造项目等真实生产环节。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60%进入国有特大型建筑企业。
专业发展紧扣行业转型趋势,实施“3-4-3-4”培育体系:
- 衔接建筑业与建材业双产业链
- 融入智能装备与信息安全技术模块
- 通过校企科技项目驱动创新能力培养同时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教学改革模式,教师团队主持各级课题50余项,获专利超100项,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绿色建材》《智能建造概论》等特色课程内容。学生可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材料检测竞赛等活动,近年在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率达35%。
该专业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全真实践平台和动态调整机制,形成“理论-实践-创新”循环培养路径。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率先将施工机器人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纳入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在传统建材行业智能化转型中抢占先机。这种“技术筑基+创新赋能”的培养模式,使其成为西南地区建筑材料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