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是适应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和“新工科”建设需求设立的新兴工科专业,2020年首次招生,隶属于计算机类,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依托四川省首批“双一流”学科平台,整合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优势资源,形成了以密码学为核心、覆盖网络攻防、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完整学科体系。学院拥有先进密码技术与系统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年均科研经费超1500万元,获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率达16.7%。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聚焦网络空间治理与数字经济安全两大方向,培养具备政治素质过硬、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深度融合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技术,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网络协议分析、入侵防御等关键技术,同时具备网络舆情分析和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军工企业、金融科技等领域从事安全系统设计、舆情应急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就业单位涵盖腾讯、阿里、国家保密局等头部机构。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理论+实战”双轮驱动模式: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网络空间安全导论》《现代密码学》《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侧重构建数理逻辑框架
- 技术实践课程:设置《网络攻击与防御》《代码安全审计》《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技术》等实战型课程
- 交叉融合课程:新增《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与安全》等前沿内容,适应智能化安全需求
教学团队由教授9人、副教授26人组成,博士占比62%,包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人。独创“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将密码学课程与国家安全教育有机融合,其《应用密码学》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
科研创新与实践平台
学院构建了“三位一体”科研支撑体系:
- 省级重点实验室:网络安全技术实验室、商用密码技术研究院
- 产业协同平台:与绿盟科技共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 政产学研联盟:联合四川省委网信办开展网信人才联合培养
学生可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网络空间安全重大专项等课题,近五年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ESI高被引论文1篇,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
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
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立“以赛促学”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信息安全竞赛,孵化出“三叶草”等知名网络安全社团。毕业生呈现三大流向:
- 技术研发:35%进入安恒、奇安信等安全企业
- 行业应用:40%服务于气象、能源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
- 继续深造:25%考取电子科大、北邮等高校研究生
通过四川省保密教育实训平台,专业年均为地方政府培训网络安全专员超500人次,承担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社会服务项目,形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良性互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