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创办于2004年,是我国较早面向广播电视与音视频行业需求设立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该专业以培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紧贴行业发展趋势,强调全媒体传播能力与音视频制作技术的双重塑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随着短视频、vlog、知识付费音频等新兴传播形态的崛起,专业定位进一步扩展至互联网平台与融媒体领域,为学生构建了适应行业动态发展的知识框架。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于培养具备新闻采编、摄录制作、策划管理等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从新闻选题到节目播出的全流程技能,包括现场报道、非线性编辑、节目导播等实操能力。课程设置覆盖广播电视概论、融合新闻学、纪录片创作等50余门课程,同时引入舆情统计与分析、数据新闻等前沿模块,强化学生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特别注重视听语言与视觉传达的跨学科训练,通过摄影与摄像、影视录音等课程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专业特色体现在“全媒体导向”与“实践育人”的双轨模式。一方面,课程体系突破传统广播电视边界,融入短视频创作、直播技术等新兴内容,契合音视频行业对多平台运营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学院依托新闻传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了虚拟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室等实践平台,并与天津市委宣传部共建合作机制,通过行业导师驻校、真实项目实训等方式强化职业素养。例如,电视新闻直播课程模拟突发事件报道流程,学生需在演播室完成从现场连线到后期导播的全流程操作。
在就业方向上,毕业生可进入传统广电机构、互联网音视频平台及企事业单位。具体岗位涵盖记者、编导、摄像师、节目策划等,尤其在融媒体内容生产与舆情管理领域具有竞争优势。数据显示,近年约30%的毕业生进入字节跳动、哔哩哔哩等互联网企业,从事短视频策划与用户运营工作。这种就业结构的转型反映出专业对行业生态变化的敏锐把握——将广播电视制作能力迁移至新媒体场景,实现“内容技术化”与“技术内容化”的有机统一。
从行业趋势看,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赋能内容”的教学理念。通过影视剧本创作课程培养叙事能力,结合节目导播与非线性编辑课程掌握数字化工具,学生既能创作深度专题片,也能快速适应短视频平台的碎片化传播需求。这种培养模式呼应了当前音视频行业对“一专多能”人才的需求,使毕业生在媒介融合浪潮中保持持续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