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需求,构建了"智慧监测+污染治理+低碳管理"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广东省污染场地修复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形成"产教融合、虚实联动"的教学特色,与深圳水务集团等103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近三年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4项,2025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98%,68%入职大湾区环保企业,平均起薪6000元/月。
一、学科定位与培养架构
专业以智慧环保技术应用为核心方向,建立四维能力培养链路:
- 技术根基:融合环境工程与信息技术,设置生态智能感知设计与运维(64学时)、水处理微生物技术(48学时)等核心课程,强化污染治理设施运维与碳排放核查能力;
- 能力进阶:
- 前两年掌握环境监测技术(32学时)、BIM建筑信息模型(24学时)基础技能;
- 第三年专攻固体废物处理与污染场地修复(32学时)、供排水数字化管理(24学时);
- 毕业设计需完成智慧水务系统优化方案;
- 产业支撑:与深圳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建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院,年均参与大湾区绿色基建项目15项。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构建三维课程矩阵:
- 理论层:必修水分析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环境管理与评价(32学时),掌握污染控制模型与智慧城市发展理论;
- 技术层:开发数字孪生环境监测系统(24学时)、AI污水处理工艺优化(16学时)等前沿课程;
- 实践层:在CNAS认证实验室完成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实践课时占比60%)。教学实施三大创新:
- 虚实融合:运用数字孪生平台模拟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 项目驱动:以盐田港智能通关系统为真实教学案例;
- 双证融通:毕业生可获环境监理工程师与碳排放管理员资质。
三、实践体系与就业竞争力
实施四级能力锻造路径:
- 基础实训:在校内智慧水务实训室完成水质快速检测;
- 专项突破:参与深圳河治理工程掌握生态浮岛构建技术;
- 产业服务:研发的智能雨污分流系统被纳入深圳市智慧城管平台;
- 成果转化:毕业设计作品获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就业呈现四大方向:
- 环保工程:40%毕业生任职北控水务等企业(起薪6500元/月);
- 智慧监测:25%进入华测检测从事环境大数据分析;
- 政府服务:20%考取生态环境局事业编制;
- 科研辅助:15%任职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四、专业优势与发展建议
专业具备三大核心竞争力:
- 设备领先: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1.2亿元设备,建成数字孪生水务实验室;
- 标准引领:参编智能环保设备安装规范等3项行业标准;
- 师资保障:教师团队含国家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名。建议构建三维提升路径:
- 资质进阶:大二考取1+X污水处理工程师,大三冲刺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
- 技能深化:掌握GIS环境建模与碳中和核算技术;
- 领域聚焦:主攻海绵城市建设或工业废水零排放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参与大湾区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