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的英语(师范兼非师范类)专业立足语言学科特色,融合师范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重路径,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为主干学科的复合培养体系。该专业自1972年创办以来,已发展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的优势,构建了涵盖师范教育、商务英语、英法双语方向的多元化培养框架。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语言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双向渗透,培养适应教育、外事、经贸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设置分为英语专业技能和英语专业知识两大模块。前者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听力、口语、翻译等实践性课程,后者涵盖语言学导论、英美文学选读、跨文化交际等理论课程。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技能课程占总学时40%,专业知识课程占35%,这一比例体现了对语言应用能力与学术素养的均衡重视。此外,英法双语方向的增设进一步强化了多语种能力培养,学生可通过跨境实训平台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教学模式上,该专业创新性地推行U-G-S-S“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大学、政府、中小学和师范生的资源。例如,与崇左市扶绥县第三中学共建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与教育实习并开发校本教材。近三年已有10名毕业生通过此模式入职该校,其中多人成长为教学骨干,并在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这种“理论—实践—就业”的闭环设计,不仅强化了师范生的教学实操能力,也为非师范方向学生提供了企业实训、跨境电商等多元实践场景。
专业竞赛与社会服务是能力培养的重要延伸。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等赛事中屡获特等奖和一等奖,同时深度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语言服务工作。通过“以赛促学”机制,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数据显示,近五年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项70项,专业竞赛成果转化为就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就业与升学方面,该专业近九年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进入中小学、涉外企业或攻读硕士。文学学士学位获得者中,约20%考入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名校,部分选择法语区高校深造。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毕业生月收入位列全校前三,职业与专业相关度达80%,印证了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这种“语言+专业方向”的复合培养路径,成功打破了传统英语专业的单一性,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