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大学音乐表演专业作为该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7年创建以来,历经多次学科优化与教学改革,形成了以声乐演唱、器乐演奏、流行音乐为核心的三大方向。该专业于2022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并依托国家级一流课程《表演实践及星期音乐会》构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其特色在于将传统音乐表演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同时注重演学结合的实践模式,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在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方面,音乐表演专业细分为声乐(美声、民族)、器乐(管弦乐、民乐、键盘)及流行音乐(演唱、演奏)三大方向。其中,声乐方向强调声乐表演能力与文化艺术修养的双重提升,器乐方向涵盖小提琴、钢琴、唢呐等十余种乐器,流行音乐方向则引入录音实践与风格训练课程,适应数字音乐产业发展需求。主干课程包括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合唱与合奏等,通过和声与曲式分析强化理论基础,结合流行音乐录音实验室等设施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与师资力量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学院推行“课堂-舞台-平台”多维联动机制,建立师生交响乐团、流行乐团、阿卡贝拉人声乐团等六大实践团队,每年举办超过30场星期音乐会,该活动曾获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师资队伍中,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正副教授19人、博士6人、硕士生导师10人,并聘请省内知名院团艺术家担任客座教授。近三年,教师团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科研经费到款超439万元。
实践平台与行业对接方面,学院拥有4000余平方米教学场地,配备全景声数字音频实验室、录音棚、舞蹈排练厅等先进设施,与吉林省交响乐团、长影乐团等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学生参与央视春晚长春分会场演出、大型民族歌剧《江姐》等国家级项目,累计演出超130场,形成从校内实训到社会服务的完整链条。这种“演学结合”模式使毕业生广泛就业于文艺团体、教育机构、文化传媒等领域,部分学生考入吉林艺术学院等知名学府深造。
在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领域,学院于2019年获批艺术专业硕士授权点,2023年调整为音乐专业硕士授权点,下设声乐、钢琴、流行音乐研究方向。科研方向聚焦音乐治疗、钢琴调律等交叉学科,近三年完成科研立项75项,出版专著20余部,形成以传统音乐理论为基础、现代技术应用为延伸的研究特色。这种学术积淀为专业持续发展提供动能,使其在东北地区音乐教育领域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