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设计(轻工产品设计方向、家具设计方向)专业立足产教融合,是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依托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和省级工业设计基地,构建了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项目式实践课程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下将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等维度展开具体解析。
在专业定位与特色方面,该方向聚焦轻工产品与家具设计的细分领域,强调材料工艺与造型美学的结合。课程设置围绕产品形态设计、三维建模、结构优化等核心能力展开,特别开设了专利申请与保护、产品策划与推广等特色课程,强化学生的市场转化意识。例如家具设计方向会重点研究人体工学与空间布局,而轻工产品设计则侧重日用品的创意开发与产业化流程。
课程体系架构呈现模块化特征,包含三大能力培养层级:
- 基础技能层:通过手绘效果图技法、设计素描、三大构成(平面/立体/色彩)等课程夯实美术造型基础;
- 专业核心层:设置产品形态设计、轻工产品设计、材料与模型制作等课程,结合Rhino、Keyshot等工业设计软件开展数字化建模训练;
- 创新拓展层:在创意工业产品设计、产品语义学等课程中融入企业真实项目,引导学生完成从概念设计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实践。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三园联动"机制:校内建有配备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的创客工坊;依托浙江创意园的30余家设计公司开展驻企实训;校外与乐清工业设计基地、义乌慧谷设计中心等26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学生可参与两岸青年创客工作坊、中美创客大赛等跨地域创新活动,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设计竞赛奖项逾90项。
师资团队建设凸显"双师型"特征,12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33%,100%具备企业项目经验。团队拥有温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开发了国家级在线课程《产品创意设计》,在智能家居、康养器械等领域形成科研特色。教学过程中推行"导师+设计师"双指导制,通过企业真实案例重构课程内容,例如将温州制笔、眼镜等特色产业需求转化为教学项目。
就业培养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既可从事产品设计师、结构工程师等传统岗位,也可向用户体验设计、设计项目管理等新兴领域延伸。近三年该专业专升本通过率稳步提升,部分学生考入浙江科技学院等本科院校继续深造。校企合作单位如先临左岸设计公司、泰普森集团等每年提供大量实习岗位,优秀毕业生已成长为设计主管或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