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专业立足基础教育与科研应用的双重需求,形成以化学师范为核心、多方向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该专业依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培养具备扎实化学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核心领域,并通过实验课程与教育实习强化学生技能。专业注重教学与科研融合,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支持,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学科建设与专业方向
学院化学学科为安徽省硕士立项建设学科,下设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师范为省级特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培养目标聚焦中学化学教师与教育工作者,课程体系融入化学教学论、中学教材分析等师范特色模块。非师范方向则对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需求,增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新兴专业,构建“化学+工程”跨学科培养模式。
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48人,含省级教学名师7人、特支计划人才1人,形成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教研团队。科研方面,拥有低温共烧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催化电极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横向课题48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授权专利60余项。校企合作深度推进,与山河药辅、泰州化工园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横向经费到账超780万元。
实践教学与就业前景
- 实验条件:实验室总面积1.3万平方米,配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价值3500万元设备,基础实验课开出率100%。
- 实习资源:与1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产教融合关系,涵盖化工、材料、教育等领域,强化学生工程实践与教学能力。
- 就业升学:近三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超30%,进入中科大、华东理工等名校;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学生入职中国石化、重点中学或成功创业。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院通过学科竞赛与双创项目驱动创新实践,近五年获全国化工实验大赛一等奖、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奖项百余项,获批省级大创项目85项。学生创业案例突出,如毕业生创办“上海简付科技”“安庆众一教育”等企业,年收益达百万级,体现专业培养的实践转化能力。此外,学院构建“教、赛、研”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推动学生在科研参与中提升创新能力。
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专业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创新驱动为特色,在师资配置、科研平台、实践体系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为区域教育与产业发展持续输送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