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自2016年开设本科以来,已形成涵盖本科、硕士及住院医师规培的完整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江苏省重点学科和省级临床专科的学科基础,以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为主干,注重培养兼具临床实践能力与科研创新思维的医学人才。其附属医院儿科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年门急诊量超过20万人次,承担淮海经济区疑难危重患儿的救治任务。这一学科不仅构建了多维度的教学体系,还在新生儿危急重症、儿童肾病等领域形成特色研究方向,为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科实力与研究方向
徐州医科大学儿科学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学科平台和研究方向上。学科团队聚焦九大重点领域,包括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儿童难治性肾病、小儿呼吸道疾病等,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例如,学科带头人关凤军教授在儿童肾病综合征耐药机制研究中取得突破,相关成果发表于《Pediatric Nephrology》等国际期刊,并参与制定国内专家共识2项。实验室平台方面,与上海新华医院、北大一院等机构联合建立多中心数据库,推动儿童疾病诊疗技术的临床转化。
课程体系与培养路径
该专业采用“基础+临床+实践”的三维课程架构:
- 基础医学课程:如人体系统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夯实理论基础;
- 临床核心课程:涵盖小儿内科学、儿童传染病学等专科内容;
- 实践能力训练:通过标准化病人模拟、临床技能中心操作强化诊疗能力。
学生需完成五年学习,毕业后可获医学学士学位,并可通过“5+3”一体化培养进入硕士阶段。研究生教育方向包括儿童血液病、内分泌疾病等,近五年毕业生100%进入三级医院就业。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儿科教学团队由55名医师和183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7%,博士、硕士学历者超90%,多人具有海外研修经历。例如,王军教授作为新生儿科主任,主持科研项目20项,带领团队开展高频呼吸机、床旁血液透析等先进技术应用。教学资源上,附属医院配备危重患儿转运系统、儿童电子支气管镜等高端设备,病区年收治2万余名患儿,为学生提供真实临床场景的实践机会。
社会服务与就业前景
作为江苏省住院医师规培基地,该学科每年培养数十名规培医生,并定期组织专家赴基层开展义诊和学术帮扶。毕业生就业集中于三甲医院、医学研究机构,部分成为学科带头人。数据显示,近五年85名硕士毕业生全部进入三级医院,本科生深造率持续攀升,可选择儿科学硕士、出国留学等路径。此外,学科与国内外高校建立的合作网络,为人才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