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该校历史最悠久的王牌专业之一,自1916年创办以来,历经百年沉淀,形成了深厚的行业底蕴和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作为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国家新工科项目建设专业,该专业以服务装备制造业及电子信息产业为导向,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兼具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智能制造等复合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其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同时依托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资源,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围绕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及数控技术三大方向展开,覆盖机械制图、材料力学、液压与气动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等基础理论,并融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等前沿技术模块。课程设置强调多学科交叉,例如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机械工程深度融合,开设智能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新兴领域课程,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此外,与美国扬斯敦州立大学合作的"2+2"双学位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化视野。
产教融合的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 国家级实训基地:包括机械电子工程实训基地和数控技术实训基地,配备先进设备如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作站。
- 校企合作平台:与富士康、长虹、普什宁江机床等企业共建11个校外实践基地,其中与宁江机床联合建设的四川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提供真实生产线调试与运维训练。
- 创新实践体系: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学科赛事,近五年学生斩获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并取得专利10余项,形成"以赛促学"的创新培养路径。
双师型师资与科研转化
教学团队由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70%,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具备企业项目开发经验。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重点课题30余项,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例如将智能装备故障诊断技术引入《机械检测技术》课程,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同时,依托四川省智能机电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学生可参与特种机器人研发、智能制造系统优化等实际项目,强化工程应用能力。
就业前景与发展路径
作为就业热门专业,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过90%,主要服务于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工业、电子信息等领域:
- 头部企业吸纳:包括成飞集团、华为、京东方等国内龙头企业,以及Intel、德州仪器等外资企业,从事机械设计、自动化生产线管理等工作。
- 深造路径多元:每年约15%毕业生考入985/211高校攻读硕士,部分学生通过国际联合培养项目赴海外深造。
- 职业发展后劲足:据追踪调查,毕业5年内晋升技术管理岗位比例达40%,体现出专业培养的可持续竞争力。
这一专业通过百年传承与创新,不仅夯实了机械工程的传统优势,更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抢占先机,成为西部制造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特色,为学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提供了坚实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