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2007年设立以来,依托统计与数学学院的学科优势,逐步形成了以数学与经济交叉为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区域发展需求,通过跨学科课程设计和双学位培养模式,构建起理论与应用并重的教学框架,成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专业教师团队兼具科研创新与教学改革能力,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出版教材10余部,并形成"年轻化、高学历、高职称"的梯队结构。
一、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培养"数学+经济"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设置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等基础课程强化数理思维,同时引入经济学原理、统计学基础、计量经济学等交叉课程构建经济学知识框架。课程模块设计呈现三大特色:
- 跨学科融合:设置经济类基础课与数学主干课双向渗透的课程体系
- 分层培养:通过专业特色模块、思维拓展模块、跨学科选修模块实现个性化发展
- 实践创新:包含计算机软件训练、数学建模竞赛、生产实习等占比30%的实践环节
二、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专业实施"数学-经济学"双学位培养机制,学生在完成160学分理学课程基础上,修满26学分经济学课程即可获得双学士学位。这种培养模式具有显著优势:
- 知识结构互补:数学建模能力与经济分析能力形成协同效应
- 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生可同时报考数学类和经济类研究生
- 教学资源整合:共享经济学院优质师资与统计与数学学院实验室资源
三、教学科研协同发展
教师团队近五年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20余项的突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数值分析、金融计算与模型等特色课程内容。教学创新体现在:
- 案例教学法:利用教师主持的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设计教学案例
- 竞赛驱动模式: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市场调查大赛等国家级奖项40余项
- 课程思政融合:建设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思政示范课程多门
四、就业发展与学科支撑
毕业生在金融行业就业率达35%,主要流向银行、证券公司数据分析岗位,另有25%选择攻读应用数学、金融工程等方向研究生。这种就业优势得益于:
- 学科平台支撑:依托自治区"经济数据挖掘与分析"重点实验室开展实证研究
- 校企合作机制:与爱尔兰科克大学建立"3+1+1"联合培养项目,拓展国际视野
- 技能认证体系:将Python数据处理、R语言编程等数字技能纳入必修课程
该专业通过十五年建设,已形成"基础厚实、交叉融合、创新驱动"的办学特色,其师资博士占比68.4%、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等数据,印证了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未来将继续深化大数据分析与经济建模方向的教学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具有数理思维的经济分析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