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教育的当下,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引,通过1500余万元专项资金的持续投入,构建起覆盖多学科的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这项创新不仅打破了传统医学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更通过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与临床实践的深度对接,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开辟了新路径。
从基础建设维度看,该校已形成完整的三维数字资源矩阵。通过搭建人体3D解剖教学系统、VR胚胎发育示教系统等26个专业模块,建成包含2.5919万个虚拟学习素材的资源库。具体创新成果包括:
- 智能互动解剖学实验室支持360度观察数字化标本
- 数码互动实验室实现显微图像的实时标注与共享
- 虚拟仿真平台整合病理学数字切片库与大体标本库
- 微生物仿真实验系统破解高危实验操作难题
在教学方法革新层面,一体化智能教学体系构建了"观察-训练-考核"的闭环。以组织病理学实验为例,其创新流程为:
- 课前通过移动端预习数字切片库资源
- 课中结合显微镜实物观察与虚拟标本比对
- 运用临床案例开展小组研讨式学习
- 提交数字化实验报告并获取即时反馈这种模式使高危实验操作的安全实施率提升78%,标本利用率提高3倍。
师资团队依托该平台开展跨学科教研项目,形成"理论-技术-应用"的创新链。袁磊副教授团队主持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汇聚解剖学、微生物学等多领域专家,开发出:
- 临床思维拓展训练模块
- 医工协同创新实践平台
- 智能医学虚拟重点实验室其中苗莹莹副教授开发的解剖学临床思维训练系统,通过虚拟手术场景模拟,显著提升学生临床决策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应用已产生显著教学效益。调查显示:
- 92%学生认为虚实结合模式提升学习兴趣
- 临床操作考核优秀率同比上升35%
- 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提高40%特别是通过3D胚胎发育VR系统,学生能在虚拟空间观察器官形成的动态过程,这种沉浸式体验使胚胎学抽象概念理解度提升60%。
随着智能医学研究院的成立,该校正将虚拟现实技术延伸至康复医学、口腔医学等新领域。通过搭建数字化康复辅助器具研发平台,探索医工交叉人才培养新模式。这种以技术创新驱动教育变革的实践,为地方医学院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