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作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其音乐学专业在理工科背景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人才培养路径。该专业依托艺术学院的办学积淀,构建起以应用型为导向、理工与艺术交叉融合的教学体系,通过中央财政专项项目——艺术教育教学实验平台等资源支撑,形成了"专业教学+美育实践"的双轨育人模式。截至2025年,该专业在校生规模达704人,已成为粤西地区重要的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方面,音乐学专业设置师范与非师范两个方向,致力于培养"有创新精神的艺术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采用"理论+技能+实践"三维架构:
- 核心理论课程涵盖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等学科基础
- 技能训练模块设置声乐、钢琴即兴伴奏等特色课程
- 实践创新环节通过非遗文化艺术研究院平台开展田野采风与创作实践
师资队伍建设凸显三大特征:一是高学历结构,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达62.5%(20人/32人),具有海外研修经历者超70%;二是教学竞赛优势,近五年获广东省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3项;三是跨学科融合,拥有音乐作品数字化分析与智能创作科研创新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传统音乐教学。声乐教授蒋快安主持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声乐》,创新采用"在线开放课程+线下实践课堂+舞台素拓项目"教学模式,实现知识建构到价值塑造的进阶式培养。
在教学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
- 艺术教育实训中心配备MIDI音乐制作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
- 和雅声颂合唱团等实践团队获德国国际合唱比赛民乐组第一名
- 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师资培训,构建校地协同育人机制
该专业毕业生展现出显著的就业竞争力,主要流向呈现"双主多元"特征:
- 主渠道:基础教育领域,60%以上毕业生任职中小学音乐教师
- 主阵地:文化事业单位,包括地方文化馆、群艺馆等
- 新业态:部分毕业生进入数字音乐制作、艺术疗愈等新兴领域
通过广东省首批本科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该专业在区域艺术教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艺术展演一等奖16项,原创舞蹈《水墨人生》包揽岭南舞蹈大赛表演、创作、作品三项金奖。这种"以赛促教、以演促学"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出扎实的舞台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充分彰显了理工院校办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