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作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社会工作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培养11届毕业生,在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31名,获评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依托学校财经学科优势,该专业构建"理论+实务+创新"三位一体培养体系,2024年数据显示就业满意度达4.5分,毕业生遍布民政系统、社会组织及大型企业。专业深度融入长三角社会治理创新需求,拥有铜陵市明德社会工作事务所等实践平台,形成"社区服务+企业社工"双轨培养特色。
学科定位与培养特色
专业以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形成四大特色:
- 学科交叉性:融合管理学、法学构建课程体系,开设企业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与法规等特色方向课程
- 实务导向性:实施双师协同模式,聘请全国最美社工、省级督导人才指导实务课程
- 平台支撑力:依托省级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开发矫正社会工作、社区调解实务等模块化课程
- 培养弹性化:推行"主修+微专业"制度,允许跨修心理学与公共管理课程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实施三维能力培养架构:
- 理论素养模块:
- 必修社会学概论(64学时)、社会工作导论(48学时)等核心课程
- 通过社会统计学与SPSS课程强化数据分析能力
- 实务技能模块:
- 开设个案工作(32学时)、小组工作(48学时)等实务课程
- 在虚拟仿真实验室完成社区危机干预模拟项目
- 创新实践模块:
- 参与民政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30余项,累计完成200+小时实务操作
- 85%毕业论文涉及乡村振兴中的社工介入等现实课题
教学改革实现五大突破:
- 虚实结合:建设元宇宙场景的智慧社区治理实验室
- 竞赛驱动:近五年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工作论坛奖项5项
- 弹性认证:允许用实务项目成果置换部分课程学分
- 双师协同:一线社工定期开展实务案例工作坊
- 文化浸润:将徽文化元素融入社区文化营造课程
师资力量与培养资源
构建"学术+行业"双轨师资体系:
- 人才梯队:18名专任教师中高级社工师3人、中级社工师2人,含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
- 行业联系:与铜陵市民政局等共建6个实践基地,年均输送150+名实习生
- 设备配置:配备眼动追踪仪等总值1500万元设备,建设社会工作大数据分析中心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呈现三维发展路径:
- 民政系统(35%):任职市县民政局社工岗(起薪6-8万元/年)
- 社会组织(30%):担任公益机构项目主管或企业EAP专员
- 深造提升(25%):考取华东理工大学等名校MSW或通过公务员考试
职业竞争力强化策略:
- 资质进阶:考取中级社会工作师或心理咨询师(二级)
- 技能延伸:掌握SPSS数据分析与项目策划书撰写
- 项目积淀:参与长三角社区治理创新试点或留守儿童关爱项目
当徽派建筑遇见现代社工理念,这里正培育着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者。从虚拟实验室的社区治理推演到民政项目的实战锤炼,社会工作专业构建起贯通"价值理念-实务技能-创新思维"的培养生态,让学子在助人自助与专业成长的交织中,谱写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