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自2001年开设专科方向以来,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成为该校重点建设的师范类专业之一。该专业立足基础教育需求,构建了“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的培养体系,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区域社会服务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以下从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实践路径等角度展开具体分析。
心理学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围绕“双轨并行”展开。一方面,强调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培养,通过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课程,系统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另一方面,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塑造,开设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培养组织行为分析与人才管理技能。这种双重定位使毕业生既能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岗位,也可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人才测评、员工培训等工作。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理实交融”特色。基础理论层面,设置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三大主干课程,夯实学科基础。实践应用模块则包含心理健康下小学、社会心理服务等第二课堂,通过见习、实习强化实操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创新采用“3·4·N”协同育人模式,即通过“三习”(见习、实习、研习)、“四课堂”(理论课堂、实验课堂、实践基地、社会服务)联动培养,该模式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形成“多元矩阵”。校内依托明德育心社等社团开展心理剧排演、朋辈辅导;校外与中小学、法院、社区等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校园欺凌防治等真实项目。近三年数据显示,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全国百强心理委员评选、省级英语竞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见习单位评价优良率达92%。
招生培养方面呈现“文理兼容”特点。该专业实行文理兼收政策,2023年江西录取最低分数线为理科481分、文科543分。在选科要求上,广东等新高考省份要求物理类考生首选物理且再选不限,而2027年拟在安徽招生的选考科目调整为不提科目要求。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3%,硕士以上学历达100%,教师团队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省级重点课题十余项,研究领域聚焦学业情绪、挫折容忍力等基础教育热点。
学生发展路径呈现“双向畅通”格局。约60%毕业生通过教师招聘考试进入中小学担任心理健康教师,部分学生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另有30%进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用户体验研究等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就业满意度评分3.1分,反映出在职业发展平台拓展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也促使学校近年加大与长三角地区企业的合作力度。
在江西省属师范院校中,上饶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凭借明确的师范定位、扎实的实践训练和聚焦基础教育的科研导向,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其“院·校·区”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弥合了理论教学与行业需求的鸿沟,而持续深化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则彰显了地方院校的社会服务价值。对于有志于基础教育领域发展的考生,该专业不失为性价比较高的选择。